5的加法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的加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的加法说课稿1【教材解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31-33页
2.课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5以内的加法》这一主题,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学习,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3.教材分析:
走进花果山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4.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虽然以前接触过计算教学的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不太理解加法的真正意义。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在“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数的游戏:用手指表示数的组成。
2.说分成和合成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培养孩子大声说,认真听的好习惯互相欣赏的好品质。同时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梳理数学信息。
通过提问: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引入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两条数学信息来描述一种事物。如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等。
2.提出加法问题。
课件出示只有小猴子的信息图,让学生说出有关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让学生猜小朋友可能提什么问题,引导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设计意图:以花果山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整体到部分的信息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建立加法问题的语言模型。
引导学生把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后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进行全班交流。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
3.逐步抽象加法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小猴子来摆一摆。根据学生的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贴圆片展示摆的过程,并把两部分圆片圈起来,说明: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3和2合起来。
4.构建加法的算式模型
通过谈话:把3和2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算式:3+2=5。教师重点讲解加号的写法。学生读加法算式。教师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2、3、+、5各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在说两条数学信息和提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说的时间,在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语言模型;以“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可以写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建立起加法的算式模型。】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 解决桃子的问题
(1)出示桃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让学生把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4)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得4、2、+、2各表示什么?
2. 解决有关小鸟、小朋友和小花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物体,用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来说一说,然后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独立完成后说给同位听。
(2)全班交流:分别让算式不同的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回归情境解决问题,既是对第一个环节学生所梳理信息的回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进得到了很好地巩固。】
四、联系实际,内化新知
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1)指生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蜜蜂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1=4 2+3=5。
(3)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摆、说、列中巩固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编故事让孩子的想象力任意驰骋,让枯燥的加法变得无比鲜活、婀娜多姿起来,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算式的神奇,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
2. 趣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数学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找师傅,让学生在计算中了解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既熟练了学生5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理解数学 ……此处隐藏6980个字……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幼儿闯过第一关后,根据城堡主人的提示,找到第二封闯关信,信的内容是:请小朋友帮忙打老鼠,算车票算式得数找到相应号数的老鼠将其击倒,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让幼儿要迅速算出得数并找到号数,游戏的难度加大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多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3、通过第三关“找朋友”,不仅促进思维的发展,还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引导幼儿迅速运算算式,并找到得数与其一样的一个好朋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不仅要算出自己手上的算式,还要看看哪个好朋友的得数是和自己一样的,发现得数不一样的,要再去寻找好朋友,找到好朋友还要大声报出算式,并一起钻圈过关,游戏由易到难,很好地带动了生生互动。
4、幼儿在寻找小礼物中巩固5以内的加法
最后,通过数出得了三个闯关小奖励,接下来,就是寻找小礼物了,寻找小礼物的欢快气氛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一听到有小礼物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使得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五、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第一次试教后,我们对一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试教时我们没有箭头提示,只有两排小脚印,两封信。让幼儿沿着小脚印走找到那两封提示信,但是,试教时发现,前面的孩子已经走完脚印找到那封信了,后面的孩子还在走,这就导致了只有前面孩子才体验到了找到信的快乐,而且这封信都是在争抢中才拿到老师手上,大家都想让老师知道这封信是自己先找到的。当时就觉得,有什么方法能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经过讨论之后,就决定取消小脚印,改为箭头指示出方向,而且箭头是指向多个方向,让孩子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每个方向都去试一试,到底往哪个方向走才能找到信呢?更奇怪的是孩子们找到的信不止一封,有很多封,那是每封信都有字吗?哦,原来其中只有一封信有给出提示,通过放多封信,放开手让孩子们都去寻找,使得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同时出现了这么多封信,真奇怪,怎么回事?刚才城堡主人不是说只有一封信吗?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其实,整个活动下来,我自己总觉得孩子好像过度兴奋,也因为空间限制,本来一个个的环节都应该事先设置好,有一种神秘感,但因为空间有限,只好采用一关结束再重新设置一关的形式,因而配班老师在布置时孩子都发现了,所以才导致孩子还没听清楚老师的交代就急急地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是自己始终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多加反思和改进。
5的加法说课稿6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选自学前班数学上学期的基本教育活动。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
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法计算。
3、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表达计算过程,
难点: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
三、说教法。
幼儿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5以内加法的运算。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上,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通过讲解、比较,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四、说学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索、发现,可以让幼儿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眼、耳、手、口、脑并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让幼儿伸手指头,师:我伸1,生:我伸4,师:1和4,生:组成5。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再启发幼儿找出相像的2组,归纳出5的分合式有4组,只要记住2组就可以了。由5能分成1和4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4和1;由5能分成2和3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3和2与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
2、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个小棒,幼儿进行观察后,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进行列式,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性。
3、给动物找家。
我出示了小动物的房子五间,有蘑菇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带有动物头饰的口算卡片若干,有小白兔、小花猫、小鸡等动物。师说:“小朋友们,小朋友快来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请每位幼儿从自己一组的筐中拿出口算式题,得数是几就放在几号房子里。
4、翻花游戏
把5朵花的背面朝着学生排列整齐放在磁性黑板上,翻开一朵,能列出2道加法算式,并告诉学生做加法想组成。只要再翻开一朵就行了,得数5的加法共4道,渗透加法交换律。
5、引导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并把游戏和数学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