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年级同学来参观博物馆啦!出示图。每个班级都由2名老师带队。四个班级的中队长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前面,打着自己班级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尽管呢……仔细观察,画面里蕴涵着好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二(1)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总数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
(2)用口算。
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 。
(3)摆小棒计算。
3捆=30根
5根+2根=7根
7根+30根=37根
所以35+2=37
(4)用竖式计算
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1)理解题意并列示:35+32=
(2)口算。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
(3)借助摆小棒计算。
(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算十位上3+3=6,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4+4= 21+7= 24+3= 46+3=
62+17= 35+24= 13+84= 44+40=
2、数学医院:
17+2=19 50+6=56 42+3=45
1 7 5 0 4 2
+ 2 + 6 + 3
1 9 5 6 4 5
24+61= 53+22= 37+40=
2 4 5 3 3 7
+ 6 1 + 2 2 + 4 0
8 5 7 5 7 7
教学反思:
有过之前的学习基础,很多孩子口算就可以直接算出结果。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2=,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
+ =( ) +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 3 2
+ 6 9 + 9 + 2 8 + 6 +
9 4 8 6 6 0 5 5 9 9
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数位对不齐,进位之后忘记向十位进一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3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 ……此处隐藏8628个字……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1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